
【精选】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集合8篇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1我们带着青春、责任与梦想,踏上了“三下乡”的征程,八月的我们,收获荣耀、感恩与感动,结束了“三下乡”的征程,一幅又一幅难忘的回忆深深在心中镌刻。静下心来,我们聆听记忆最深处的声音。
站上讲台的那一瞬间,我明白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尽量让自己放松。时间总是在种种第一次的时候走得飞快,短短两节课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下课许久,我还沉浸在讲课的氛围中。虽然腿有点酸,口有点干,喉咙有点痛,声音有点哑……但是,这份感受却让我深深铭记,它让我在人生道路上开拓起了新的征途。同时,也让我对人民教师更加敬佩。没有体验过作老师,就不知道一节课下来老师有多累有多苦。在此,我向所有的人民教师表示崇高的敬意。
作为新闻组的成员,每天忙着拍摄素材:发传单、招生、上课、“xx”宣传活动,没有一天是空闲下来的。我扛着摄像机东奔西跑,用手中的机器努力地记录每一个美好的画面,期望留下最美好的记忆。在不断的奔跑中,我思考每一个画面的构图、内容,以及所能表达的画面语言,像个追逐时间的狂人,把世界的每一个组成元素都记录在案,不让它消散在记忆之外。
每一天的收获都是满满的,每一天都是开心快乐的。特别是面对那些天真的小顽童们,我和他们一起玩耍,给他们拍照,哭的、笑的,每一分钟都是美好。来回奔走真的很累,但是,每当清晨的闹钟响起,我总是会急匆匆地爬起来,为了不漏了那美好。美好的风景、淳朴的民风,还有一群小顽童,都值得我记忆终生。
我想,这辈子让我最难忘记的便是离别时,孩子们为我演绎的手语《爱》。在初一年级的趣味课上,我给他们带去了一堂手语课,小虎队的《爱》。考虑到学生们接受这方面的内容比较少,我用了两节课的时间和初一的学生们一起学习了这首歌曲和手语,大家都基本掌握了手部动作,并且可以独立的完成整首歌曲的表演。真的好欣慰,突然间感觉自己有了一名真正的教师的荣耀感。
“三下乡”生活,随着着时间慢慢的流逝,眼看着我们一个个晒得像蒙了一层灰,眼看着我们在教学的各个方面技能慢慢提高,眼看着跟这些孩子建立的感情越来越深,眼看着离开的日子近了……
不要悲伤,要阳光地面对眼下的生活,我们要把欢乐和笑声带给孩子们,同样要带给自己,我们都是阳光下快乐的的孩子!
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2一、“缤纷七月,梦想飞扬”,为了丰富大学生生活,传递大学所学的知识,为了能更好地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参加了“情系敦文”三下乡。
二、积极配合后勤工作,工作中互相扶持。在这次下乡中,我积极配合队长所分配的任务,积极配合后勤工作,协助队友的一些工作。这样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同时也可以培养当代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不管是烈日之下还是雷雨之中,不管工作琐碎还是简单,我都在规定时间内按质按量的完成了既定任务,从中我获得的更好的乐趣,体会到到了不怕辛苦,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在这次下乡中,我深深体会到人与人之间重要的是要交流与沟通。虽然我和队友们都相处得和睦融洽,但是作为班主任,我没有和学生很好的交流和沟通,没有很好地抓住他们的心理特征去和他们融为一体,和他们形成一种很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我结识了新朋友,收获了新友谊,我们慢慢一点点地靠近,欢声笑语在流水间不断传唱。这次下乡活动加强了我和各二级学院同学的交流,互相交流了各自的专业知识,深深体会到他们的多才多艺。
五、积极主动为村民做好事办实事并得到一致赞同。秉承“传承大学精神,构建和而不同新农村”的精神,积极配合队长分配的任务做好相应的后勤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有机会帮助村民清洁公共场所、修理花草、搬走绊脚碍眼的石头、清理垃圾堆等等,美化农村环境,为村民营造一个环境舒适优美的公共环境。和队友们一起为人民服务,构建和而不同的新农村的精神得到了村民委员会和村民的一致认同,受到了他们的称赞。自己的内心也是美滋滋的。
暑假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讲是个难得的假期,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下次的假期可好好珍惜哦!
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3今天是泉州之行的最后一天了,大家都起的很早。知道今天要去敬老院探望孤寡老人,并且是平生第一次走进敬老院,自己又是为数不多的通晓闽南话的福建人,心理面多了份期待与责任。
清晨的泉州,依旧是车水马龙,市中心的人流熙熙攘攘,喧嚣声此起彼伏。然而与之相形见绌的养老院,虽然偏安于市中心一隅,但却显得特别寂静。一走进养老院大门,就被一片绿色吸引住了,四周是苍翠的青柏。不大的庭院里种着些小花小草,供老人们观赏。可能是由于刚下过雨的缘故,地板略微有些湿润,天空也显得灰蒙蒙的。然而庭院里老人们的心情好像还不错,精神抖擞,一边欢快地聊着天,一边剥者芹菜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的。乍一看,老人们的生活状态还算小康,虽然没有了亲人的照顾,但是在养老院还是能颐养天年的。
然而万万没有想到,当我们走进宿舍楼,亲自目睹老人们的生活状况与健康状况的时候,才深刻体会到人间冷暖。老人们一看我们进来,皱纹斑斑的脸上顿时泛起了光彩。我和然盛操着闽南话,与几位老人攀谈起来。老人们行动不变,只能坐在轮椅上与我们“交流”。也许是因为上了年纪,听力和语言能力下降的缘故,交流变得非常困难,然而我们却尝试着听懂,尝试着给老人传递问候与关心。这些孤寡老人平常生活上缺少亲人的关爱,缺少沟通与交流,完全是生活在与世隔绝的世界里。据那里的护工介绍,由于腿脚不方便,老人们平常几乎没有什么活动,只能长时间躺在床上,累了就起来坐会,一天再躺下,就这么循环着,一天就这么过去了。有的老人的子女,长时间不来探望;有的干脆把老人送进养老院后,就不提供经济补助。老人在费力地讲述着自己晚年的凄惨遭遇,一直用“艰苦”两个字来形容,眼角闪烁着泪花,我们听了之后心中也是颇为难过。大家就这么默默地看着老人,听着老人的诉苦,有时候真的觉得爱莫能助。
走之前,我紧握着老人的手,在她耳边用闽南话轻轻地告诉她,我们下次还会再来。老人们抬起头,一直望着我们足足有十几秒,嘴里一直说着“谢谢,谢谢,再见,再见”。从养老院出来的时候,大家甚至都不愿去回首,心里面真是百感交集。是难过,是伤悲,是无奈?没有人能说得清。也许此刻,大家都有一个冲动,那就是打个电话给自己的亲人,给自己的爷爷奶奶,道一声问候。
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420xx年7月10号下午3:30,去 ……此处隐藏9534个字……。我留念那里的充满活力的孩子,留念那里质朴憨厚的人们,留念那里碧蓝的大海,红树林中百米长的浮桥,还有同去的热情的同学。
海边童年
初到特呈,却完全没有初来乍道的不安与拘束,只因为特呈的孩子。放下行囊我便迫不急待地和特呈的孩子们愉快的玩起篮球来,这是我第一次和那里的孩子接触。有孩子的地方永远都是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特呈——也不例外。
我惊讶地发现特呈的孩子大都是瘦小而黝黑的,因为黑就显得眼睛特别地明亮和有神。一个个瘦黑的影子在眼前飞过就像一匹匹黑骏马在驰骋。我不知他们是不是也像我小时候一样经常背着父母在太阳底下玩耍?或者是去掏鸟窝,捕蝉?要不然怎么会变得如此黑?
特呈的孩子是勤朴的。下午时分,我撑着伞站在沙滩,心底下暗暗地抱怨太阳的毒辣,却看见海边载着小斗笠,一手拿着小网兜,一手拿着小铲的瘦小的身影。只见他们在太阳底下时而蹲下,时而走动,原来黑是如此而来的。身边一学生说:“他们挖螺,这里很多人都去挖螺,卖了换钱。”简单一句话,让我似有些明白,又有所不明。他们本该和伙伴们在凉爽的地方嬉戏,却早早地被那顶硬壳斗笠压在了沙滩,与海为伍,心里这般想着。
突然,海边男孩抓到一只虾,我们齐涌过去。大家都对着那只晶莹剔透的虾喧哗着,叫嚷着,男孩默默地从旁边捡起一个被废弃的一次性汤杯,勺点海水,送到同学面前说:“放在水里,就不会那么快死了。”说完便走开了。表情是如此地平静,不以为然吗?那双明亮的眼睛却分明地告诉我们他的真诚,源于海的真诚。
或许在男孩的记忆中,这件事会像沙滩的脚印在潮来潮去中很快就得变得模糊,最后消失殆尽。在另一个人的记忆里,海边男孩的影子像烙印般镌刻在浮躁的心间,久挥不去。我一直都以为,孩子都是父母撑心的明珠,在父母的庇荫下尽情的玩耍嬉闹才属于孩子最美的童年。但那一刻我知道我错了。我明白了“黑”的另一种解释,那也是另一种收获。他的以汗水为浆,以螺为料,以铲为工具夯筑起充实而有意义的童年。他们不仅收获了螺,也收获了海的宽厚,海的坚强。我突然觉得自己的童年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童年已经离我相去甚远,但我却从那顶硬壳斗笠,从那双明亮的眼睛,从那在沙滩奔跑的身影是重读了童年——童年的那一份纯真,朴素,无邪。
讲台迷茫
带着几分激情,几分紧张,我终于走上了梦想中的讲台。初次在讲台上和学生接触,不知道该如何坦荡大方地面对四十分钟,忐忑不安中看到那双双如海般的眼睛,我笑了。是的,我笑了。面对大海的孩子,我没有理由不笑。
一节课下来,事实证明了我的能力。但随之而来的教学问题也困扰在心头。
一、对于课堂中的“沉默是金”者。语文教学就在要在课堂中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敢于发言,并且是经过思索的发言。一个班级中,有一部分学生是比较积极思考并主动发言的,有一部分学生会思考,但不怎么主动的发言,而且这部分学生占的比例较多,还有一部分学生是不怎么思考的。故而如何让不发言的学生“开金口”,就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问题,只要他们都敢于开口了,课堂气氛也就会更加的活跃。我当时的做法是让他们回答问题,第一次不能回答,就让他们再思考,等会再答。若再不能答,就课讲完之后就我上课的内容谈谈看法。有些学生问题没有答,但评价我上的课时却很是中肯。再不能答的就自我介绍一下。总之就是要让学生都勇敢地站起来发言,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二、学生对口语练习的态度。这个问题是在给五年级学生授课时发现的。口语训练,就是用平常说话的方式把内容大胆地说出来,但学生明显有背词的趋向。特别是看来比较内向的学生,发言前往往已经也腹稿,故说出来时也是有明显的书面语的趋向。
三、问题学生。我感到,一个班集体里,最让老师伤脑筋的可能不是普通学生,而是少数特殊的学生。他们有些性格孤傲,不愿与人交往,有些言行偏激,故意与人作对,这些学生在班级里的表现往往与众不同,也比较容易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误解和冷淡,从而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我在五年级班上课的时候就遇到一个男学生,同学的发言总喜欢大声地插嘴,言语上多有对同学恶意诋毁。后来才得知这个学生平时性格比较孤僻,不合群。自卑的心理与渴望被关注的心理使他觉得只有这种方式才能引起注意,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性格和特殊的心理。若长期下去,会影响到他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经过一周的时间和学生接触,给了我一次实践的机会,但也让我更加感觉到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我知道以后遇到的问题绝对不会像现在如此简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创造出怎么样的艺术品就看你下的苦功,和你独到的慧眼。
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8在我看来,这个实践积淀了历史,叙述了现实,充斥着沉重的人文气息。
经纬为线,大千世界的画面。
这是一个重视农村改革的年代,小康社会的旗帜在前进的道路上高高飘扬,党的政策为农村发展指出了良方,但是基层的怨声载道却没有办法使我们相信社会发展的种种佳音。强拆的事例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只有当亲身经历之后才发现自己被深深感染而再不能冷眼旁观;村民扩修房子的行为让我心生讥讽却真实的充斥着无力感,这不只是小农思想那么简单,这是祖辈的基业,传统的力量,是无法撼动的历史;在村民谈到他们的儿子考上大学远离了农村苦海时,我能明显感受到他们的骄傲,这是穷苦的农村对后代不再经历苦日子的期望,但是同时为农村的未来感到担心,一个村子耗费了人力物力供出来的大学生,却再也不想回到村子里为其造福,这样的过程不断复制,终将会将村子掏空,使村子里的人消失殆尽。
实践为鉴,日转星移的改变。
大张村和司徒村的改变不只是在于建筑,更多的是村民的心灵,他们给人们带来了小康社会的希冀,使未来不再像原来那样迷茫无踪;每一个村子的进步也给村民带来了无法否认的骄傲与自豪。虽说提到未来村民们表示不敢想象,但是他们已有足够的信心面对过去。这些社会进步带来的发展使他们能够心满意得的享受各种福利与优遇,使他们能够直面现实而心生希望与感动。
我愿为眼,览阅人情更多年。
正如Tfboys接受央视采访时说,成为榜样的过程很累。而在采访全国诚实守信模范时,刘平贵阿姨声泪俱下的诉说也使我心生感慨,她不止一次地表露:“如果上天是为了考验我们一家才给了我们这么大一场灾难,那我们无话可说,但是如果这场灾难是得到众多荣誉的代价,那么我宁愿没有这场灾难。”
在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中,每一个故事都是催泪弹,众多光环的背后,隐藏着众多不为人知的辛酸难受。这些让我们知道,没有什么事情是那么简单,所有的荣誉都是理所当然的实至名归。
但是即便是努力了也不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不是么,跟刘平贵阿姨同村的村民会因某些原因说他们的荣誉是为政府包装;总有人不承认Tfboys的能力;总会有人怀疑感动中国人物故事的真实性。世界需要不一样的声音,但是没有人有资格否定别人真心诚意的努力与付出。
这样的实践让我心生感动,也让我体会到真正的实践应该是在与人接触的过程中学习到各种各样的品质,获得各种各样的思考。